《老三届》剧情简介
相信老三届这一名词许多人都能够知道她的来历。出生于四十年代后期这一辈的人他们的经历是多变的,是曲折的,是坎坷的,是辛酸的,而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伟大。\r\n这是一部始于爱情纠结、友情离合、婚姻伦理的言情剧,是讲述特殊时代下普通人的故事,但远远没有结束……\r\n电视剧《老三届》最近在热播。该部电视剧原名《伴君如梦》,而后投拍是暂名《86中高二五班》,如今临近正式投放市场,在专家建议下更名为《老三届》。这个名字更能准确地放映故事的真实内容。敬请老三届的朋友、老三届的子女、以及那个时代的人们,应该多多关注,在那里你会找到你的过去,你的同学、你的老乡、你的幸福、你的错失、你的梦想和梦想破灭的地方……老三届,就是1966、1967、1968年这三年中毕业的高中生。他们响应领袖号召全部到农村去插队落户\"接受贫下中再教育\",所谓\"一片红\"、\"知识青年\"是也。以后几届引入了多种分配的情况,工矿、插队、郊区农场、半工半读,再后来有了技校、全民、大集体、小集体、代培训、待分配等等概念,到了1976年毕业的76届是为最后一届。后来到了1978年就开始了知青返城,工厂老职工也可以大面积的子女顶替就业了。老三届就是从那个生活火热、政治狂热、内心躁动、社会震荡的特殊时代走出来的。昨日经受岁月磨砺的青年人,现在已经成了家庭的中坚、成了社会的中坚、成了时代的中坚;乃至已经成了为整个社会所尊仰的老年人、爷爷、奶奶们了。老三届的同义词,并不是人们一直以来想象的是\"狂热\"。老三届有热心、有冲动,那时合着时代的脉搏跳动的;当年的他们只有公心、没有私心;当年的他们只顾向前、不怕挫折;当年的他们以毫不畏惧的勇气、面对着难以想象的困难。当历史跨入了80年代、驶进了90年代、冲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时候,人们发现受尽岁月的雨雪风霜的\"老三届\",依然像像鲜花一样,开放在祖国的各个角落。老三届的同义词,也并不是人们过去理解的\"埋怨\"。他们的泪挥洒在东北的白山黑水,他们的汗渗透了齐鲁大地,他们的血滴落在起伏的南岭高山中。他们的周围曾经有鼓动、有激励,甚至还有蛊惑;他们只想让这世界一日千里地进步,他们想把落后和贫穷抛在身后。当一切过去,他们又曾面对着阻扰、责怪、奚落、指责、为难。他们无怨无悔,他们任劳任怨,他们用伤痛累累的肩膀承接了一切的不理解,他们只是轻轻地为青春的流逝殆尽而发出过叹息一声……
《老三届》相关视频
-
10.0 爱在雨季
1992 国产简介:于平年幼时随父定居美国,二十三年后,父亲去世,她继承了父亲的财产,遵命回国寻找失散多年的妹妹于凡、于普,弟弟于通。回国后,她创办了“爱莎实业公司”,男友马迪给予了大力支持,公司在生意兴隆,弟妹均如愿找到。但令她吃惊的是:大妹于凡沦落风尘,不知廉耻,无可救药:小妹于普虽在大学读书,因与踩三轮车的继父一起生活,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,性格非常内向;弟弟于通从小被送进戏班,没有独立的个性,异常软弱涣散。于平希望从此能改变弟妹们的生活。共享骨肉亲情。 然而,一个偶然的机会,揭开了这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:于平非于家的亲骨肉。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令于平无法承受,精神几乎崩溃。而自己深爱着的男友马迪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,不理解于平的所作所为,也独自回美国。离她而去。面临重重打击,于平心力交瘁,此时,暗恋她的公司艺术总监高寒向她伸出了爱情的双手。 于平与弟妹们真不是同根生吗?她的亲身父母又是谁呢?于家巨额的遗产又将如何分配呢…… 取材于台湾作家玄小佛中篇小说《谁来爱我》 -
9.0 包公1986
1986 国产简介:《包公》以传奇的手法,运用电视的特殊手段,把一个刚直不阿、不畏权贵、铁面无私、执法如山的包青天形象推上了屏幕。在塑造他刚正一面的同时,又赋予他个人的七情六欲和浓重的人情味,用现实主义手法,把一个在戏曲中神化了的包公形象还原成一个有思想、有抱负、有欢乐、有苦恼、有建树、有挫折的人性化色彩很浓的艺术形象。《包公》播出后,受到了专家和电视观众的极大欢迎,好评如潮。 黄河,源远流长,它孕育出多少灿若星辰的古今人物和令人神往的美妙故事。北宋仁宗年间,出了个至今有口皆碑、妇孺皆知的人物——包拯。他一生清正廉洁、刚直不阿,不畏权贵、执法如山,人称“包青天”! -
7.0 恨也深深爱也深深
-
9.0 黄金荣与露兰春
-
2.0 几度夕阳红1989
-
1.0 失火的天堂1985